2月6日,耀华集团召开2025年度工作务虚会,以“诗与远方”的浪漫意象,跳出常规思维模式,进行前瞻性的思考,大家各抒己见,进行观点交锋和碰撞,耀华集团官微推出了务虚会系列报道。
最近,大家在热议deepseek,数字化、AI的浪潮来袭,玻璃企业如何借AI之力华丽转身,让每一块玻璃都品质卓越。第三期我们采访耀华数字化部门负责人90后高宇,一起畅想数字焕新之旅,探寻数字化发展新方向 。
记者:高宇你好,今天我们聊的话题是“当玻璃遇上AI”,听起来就很有科技感。玻璃是我们生活中非常常见的材料,但很多人可能想不到,它和数字化、AI有什么关系。您能先简单介绍一下,耀华是如何与AI“结缘”的吗?
高宇:耀华集团高度重视数字化工作。玻璃是个传统的行业,但其实它的生产过程非常复杂,涉及原料、熔化、成型、退火、切割等多种工序的精确控制。以前这些主要靠经验,易导致质量波动。通过AI算法与工业机理模型结合,可将经验数字化,实现工艺参数的自动调优。比如,通过
传感器实时采集数据,再用AI算法进行分析和预测,让生产过程更高效、更精准。可以说,AI可以让玻璃制造从“经验驱动”变成了“数据驱动”。
记者:那数字化是如何与生产线结合的呢,又发挥了什么作用呢?
高宇:可以让生产工艺控制更高效,这是我们数字化的重点之一,我们将引入了智能制造系统,每条生产线都配备了传感器和物联网设备,实时监控生产状态。比如,在玻璃成型环节,系统可以自动调节温度、压力等参数,确保产品质量稳定。
记者:听起来很酷!那在数字化管理和大数据应用方面,您能举具体的例子吗?
高宇:当然可以。比如我们在生产线上安装了传感器,这些传感器会实时收集温度、湿度、压力等数据,然后通过大数据平台进行分析。以前如果生产中出现问题,可能需要几个小时甚至几天才能找到原因,但现在通过AI算法,我们可以在几分钟内定位问题,甚至提前预测可能出现的故障。这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降低了成本。
记者:那在生产质量、成本和设备管理方面,数字化又发挥了什么作用呢?
高宇:这方面可以做到“全生命周期管理”。通过数字化平台记录每一台设备的详细信息,包括使用年限、维护记录、能耗数据等。AI会根据这些数据预测设备的最佳维护时间,避免突然停机带来的损失。同时,我们还能实时监控生产质量,比如通过图像识别技术检测玻璃表面是否有瑕疵,确保每一块玻璃都符合标准,未来为出库的每片玻璃赋予唯一标识,耀华将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追溯。
记者:这简直是从“事后补救”变成了“未卜先知”啊!那在管理方面,数字化又带来了哪些变化呢?
高宇:数字化转型的目标,重点是实现生产经营管理的“效率、效益”双提升。在管理方面,我们已经初步实现了全层级经营数据的贯通,能够全方位抓取经营管理数据并进行分析,为公司决策提供数据支撑,为提升经营管理效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完善。
人力资源管理也将是我们数字化融入的一环,我们正在开发一套智能HR系统,员工从入职到离职的所有流程都可以在线完成,实现全生命周期管理。比如,系统会根据员工的技能和工作表现,自动推荐适合的培训课程或晋升机会。另外,智能HR系统还能帮助我们分析员工的满意度、离职风险等,让管理层更好地做出决策。
记者:这让我想到一句话,“细节决定成败”,数字化让每个细节都变得可控。那在营销方面,数字化转型又带来了哪些新玩法呢?
高宇:我们将引入大数据分析平台,通过收集生产线、供应链、市场销售等多维度的数据,系统可以实时生成可视化报表,帮助我们快速了解生产进度、库存状态、市场需求等关键信息。比如,系统可以预测未来几个月的订单需求,帮助我们提前调整生产计划,避免库存积压或供应不足。
我们还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客户的需求和偏好,比如哪些类型的玻璃更受欢迎,哪些地区的市场需求更大。然后,我们会针对性地推出产品和服务,这可以大大提升了客户的体验感。
另外,我们还可以利用AI技术开发了虚拟展厅,客户可以通过VR设备“亲眼”看到玻璃在不同场景中的应用效果。
据悉,耀华集团计划三年内实现全业务链数字化覆盖,探索工业互联网与人工智能的深度应用。“如果未来某天,客户提到耀华想到的不仅仅是‘百年老厂’,还有‘数字先锋’,那便是数字化转型的成功”。高宇总结道。
将“百年老店”的深厚底蕴与“数字先锋”的创新技术有机融合,这道题已经摆在面前。我们能否抓住数字化浪潮的新机遇,紧跟时代的步伐,实现百年品牌的数字化焕新?答案或许就在耀华人的行动中。
来源 | 高宇
编辑 | 王艳
审核 | 万会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