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降耗从点滴做起,创新增效从技术突破。今年以来,晶华玻璃扎实践行精益管理理念,鼓励广大职工在浮法玻璃生产的每个环节大胆探索、深挖潜能、勇于创新,聚焦生产痛点难点。
颗粒归仓回收落地料
带式输送机作为配合料输送的核心设备,因物料输送特性,配合料依靠重力卸料不充分,大量残余物料粘附于
输送带表面,在皮带返程过程中散落于输送机下方,这些散落的落地料通常被定期清理后作为废料处理,造成了物料的浪费,也给现场管理带来了额外的困扰。
针对此情况,生产运行部副部长姚秀华提出疑问,这些落地料是否可以变废为宝?
品质管理部多次多部位对落地料进行成分检测,其成分与标准混合料接近,水分含量稳定在0.15至0.2之间。
颗粒度分析显示,在18目筛网上未通过率仅为0.013%,且无任何外来异物掺杂,各项指标均符合生产原料标准,证明了落地料是一个值得挖掘的“宝库”。
为了确保原料成分的稳定,原料团队在输送带下平行托辊下方安装接料盒接收皮带粘料,采用吨包袋进行集中收集,通过
电动葫芦自动化输送至小料间,经18目振动筛进入小料料仓,并依托配料系统闲置的7#小料秤进行精准计量。
每副料加入1kg(可调整掺入量)回收料进入混合机,参与自动计量及混合配料全过程。生产运行部原料充分挖掘释放物料的最大化利用价值,原本要被废弃的物料重新得到利用。
经三个月试用,每月一条生产线可回收约5吨落地料,每年可为公司节省费用约3万元。“真是不算不知道,以往被视为废料的落地料,现在竟成了节省成本的‘潜力股’。”姚秀华说到。
烟气治理氨水流量气动调节阀安装限位块
在动力设备部,确保氨水平稳供应以及精确调控烟气中氮氧化物的排放指标是重点工作之一。在遭遇突发停电状况时,氨水流量调节的气动阀门会因压缩空气供应中断而自动关闭,从而导致氨水供应中断。
由于压缩空气设备的恢复速度常常滞后于电力供应的恢复,这短短数分钟的时间差便可能导致烟气氮氧化物排放的小时浓度超标,甚至引发日排放总量超标。
为破解这一难题,动力设备部深入研究资料,积极开展技术攻关。
“能不能在氨水流量气动调节阀上安装一个限位装置?”工段长李庆刚大胆提出设想,经过与几位骨干人员的研讨后一致认为此方法可行。
主任尹德平立即召集维修人员研究实施方案。经过多次的现场实测与方案优化,尹主任建议对氨水流量调节阀启闭杆相关配套设施进行技改,经过实际应用验证,安装后氨水流量能保证550L/h的氨水供应。
“串联机械手真空泵储气罐”“活化料斗振动电机运行参数优化一基于运行时间调控的节能增效”……,一项项技改创新项目的落地生根,让生产成本“做减法”,更让安全生产系数“做加法”。
智慧在一线,办法在一线。
撰稿 | 朱文臣 李庆刚
编辑 | 王艳
审核 | 万会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