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23日,在国家工信部揭晓的 2024 年度绿色制造名单中,晶华玻璃荣耀上榜,荣获国家级绿色工厂的称号。
成为国家绿色工厂,需满足一系列严苛条件,不仅要在产业领域拥有良好的工作基础和较强的代表性,还需实现“用地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
在众多优秀企业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晶华玻璃自然有其独特之处。其运用绿色环保的生产工艺,紧紧掌控生产环节,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损失与污染物排放,合理利用能源,取得了“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成果。
追求“低碳”,节降能耗是关键
晶华玻璃积极践行绿色、低碳发展战略,以“高起点、高定位、高技术、高质量、高产值、低排放、低能耗”为立足之本。生产线配备了高效的脱硫脱硝除尘环保设施,环保指标成功实现超低排放。
“公司引入国际先进的浮法玻璃熔窑节能综合技术,及时回收烟气余热,使富氧燃烧玻璃熔炉的节能效果达到 30%以上。”
配套建成 7MW 废气余热电站,利用厂房屋顶打造了约10万平方米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企业绿电占比达85%以上,实现年综合节能 21008tce,年减排二氧化碳40820 吨。
公司还实施了 600t/d
浮法玻璃生产线环保设施提升改造工程,成功实现污染物和烟气的超低排放,顺利入选山东省技术改造十大优秀案例,努力打造国内玻璃行业的“无烟工厂”,坚定地踏上了绿色、低碳的发展征程。
追求“节能”,精细化管理是重点
公司始终秉持安全、环保、绿色的发展理念,认真践行“12362”生产指导原则,坚持系统化的生产思维,构建了独具晶华玻璃特色的玻璃生产管理体系,有力保障了生产的长期稳定。
在打造绿色工厂的过程中,公司持续创新管理模式,将管理流程进行细化分解,实施节点式的精准管控,制定了 69 项工艺节点和节水15项、节电 20 项、节气 30 项的管控节点,形成了一套完备的水、电、气管理制度,节能降耗效果显著。
公司用电成本降至 1元/重箱左右,生产线能耗最低可达到 1257kcal/kg,单位产品污染物排放量、单位产品废气产生量、单位产品废水产生量等指标均达到行业先进水平,公司也因此被评为“德州市减污降碳突出贡献企业”和“山东省节水型企业”。
追求“绿色”,可持续发展是主题
公司积极推进数字化、信息化建设,生产线全面实现了从投料、熔化、成型、切割到包装的全过程自动化,并成功将生产全过程产生的画面、数据等全部引入中心控制室,实现精准管控和调控。
公司坚定践行循环发展理念,与供应商的紧密合作,实现了原材料进厂的吨袋运输包装及吨袋循环使用,有效减少了包材的浪费,控制了无组织粉尘的排放与外溢。在生产过程中,公司充分利用厂内生产产生的碎玻璃,同时吸纳社会面的碎玻璃,提高碎玻璃在原料系统中的占比,降低燃料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资源综合利用率达到 15%-18%。
“通过实施全过程的精准控制,大幅降低了产品异物、星点带入的风险,提升了产品质量。减少开放环节,有效管控粉尘排放,降低了收率损失及污染排放。”公司生产运行部副部长姚秀华说。
公司大力推行无尘化管理,对设备、卫生、人员等方面进行全方位优化。车间内窗明几净、秩序井然,地面洁净无尘,设备光亮如新。厂内绿树葱茏,一片生机盎然,树立了现场文明生产管理的标杆,成功获评环保绩效 A 级企业,在启动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时执行“自主减排”,保障了生产安全稳定和企业可持续发展,是山东省第一家获评环保绩效A级的浮法玻璃企业。
此次成功入选国家级绿色工厂,是对公司多年来在安全、环保、节能等方面工作成果的充分肯定,彰显了公司绿色制造的水平和实力。未来,公司将持续围绕绿色发展理念,发挥绿色工厂的示范和引领作用,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持续推动环保、节能、降耗、可持续等措施的应用,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贡献力量!
撰稿 | 李玉娥
编辑 | 王艳
审核 | 万会青